黑龙江哈尔滨京科脑康医院-“因抑郁症而退出高考的他们”——高考在即,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
时刻关注高考生心理健康
▼▼▼
高考在即,受疫情影响,不只是家长和考生,甚至社会各界都为这届的高考生捏了一把汗,时刻关注着高考动态。作为家长和学校,在关注着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,也别忽视了心理健康!
他们因为抑郁而退学
1
富家女自我要求高,高考压力大患抑郁
杨婷是当年的应届考生,据说她从初中一路披荆斩棘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高尖子班,一读就是三年。她家境优渥,从小就争强好胜,她每天都在拼了命的读书。可在高考前几个月,她的成绩出现了下滑,老师甚至在班级里点名提醒她继续努力,她比以前更加努力,她是班上每天来的早,走的晚的人,随时随地都拿着一本英文字典在背,凌晨两点还在喝咖啡提神念书,困了就掐自己,掐的胳膊伤痕累累,可是她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,甚至倒退了几名。直到同学们发现她总是自言自语,用头撞击桌子,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家长,带她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轻度抑郁症。杨婷休学了。
2
清华大学大一学生患抑郁 退学五年后重新高考
李凡曾以当地理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,入学后,性格内向的李凡只顾闷头学习,平时也没有兴趣爱好,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与同学交流,渐渐不能适应大学生活。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学期后,2007年李凡患上抑郁症,不得不辍学。辍学后一直在家调整,2012年他再次进入高中,经过一年的复习,又一次踏入高考考场。
其实像杨婷和李凡这样的学生不是个例,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过于忽视,太看重学习成绩,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,孩子处于青春期,本身就不爱与家长沟通,长此以往,情绪得不到发泄,学习不得章法,越努力思维越混乱,循环下去导致心理出现问题,甚至抑郁。
高考生抑郁心理的行为表现
1、忧郁。忧心忡忡,易失眠,易疲劳,注意力不集中,性格孤僻,不合群,对前途担忧。
2、厌倦。对学习和集体生活失去兴趣和耐心,打不起精神,学习成绩下降。
3、社交障碍。与老师、同学交往少,呆板,敏感,多疑、戒备,提防他人。
有抑郁症还能参加高考吗?
打开贴吧、论坛,在高中生聚集的地方会看到类似的帖子:“有抑郁症还能参加高考吗?”“抑郁症影响高考吗?”“抑郁症,不想高考了”等等。而下面回帖的内容,让人心疼。
“我高三时候抑郁,也照样参加高考,现在大学了,换个地方继续抑郁罢了。”
“得了抑郁症可不可以办休学,我想休学,但是到时候我还想回来参加高考。”
“我遇到了跟你一样的问题,学习没有动力,觉得生活无趣。”
"高考这件事,我爸妈比我都紧张,又不是他们考,天天问我成绩,从来不问我开不开心。”
高考前如何调整心态?
1
树立信心
精神心理方面有问题的考生,比如有抑郁症、焦虑症等,也许你一直对自己没有信心,觉得“我不行”“一定考不好”,现在起,要树立自信,甚至可以默念“我是棒的,我可以!”心理暗示的力量很强大。
2
减轻压力
如果给自己定一个过高的目标,会增加心理压力。放松心态,高考前适当的放松身心,在外面走一走,适当参与打篮球,踢足球,跳舞等运动。
3
家长的适当关心很重要
家长无需刻意避免谈论高考的话题,只字不提孩子心里面反而“没底”,无形中反而增加了压力。也不要过分强调:“你必须考上985、211,要不你就复读吧!”类似的话不要在抑郁的孩子面前提起,增加他们的负罪感。
4
找正规的医院医生诊治
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有抑郁、焦虑情绪,出现异常行为,且伴随失眠、健忘、易疲劳等问题,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进行看诊,遵医嘱进行治疗或调整。如果考生接受过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,在考前出现复发的征兆,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。
祝愿所有考生金榜题名!
- 上一篇:你听说过“冰淇淋头痛”吗?
- 下一篇:健康 | 癫痫关爱日:5G时代 癫痫关爱